返回
首页 > 文章 > 正文

四红汤喝汤的禁忌,喝汤要避开这4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0-05-22 10:31:05

有些人喜欢喝汤,高营养对他们的健康有好处,尤其是在冬天,天气寒冷,身体又冷的时候,喝温汤不仅能暖胃,还能散寒通络,舒筋活络,尤其是四红汤,老少皆宜,能补血益气,调理身体,特别适合喜欢美容的女性,具有滋补美容的功效。

四红汤

喝汤要避开这4大误区

很多人都喜欢喝汤,而且汤的营养价值很丰富,对我们健康养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你知道喝汤的禁忌吗?你知道在喝汤的时候我们要避开哪些误区吗?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喝汤要避开的四大误区,快来看看吧!

误区1、喝骨头汤能补钙

“吃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骨头里面的钙可以溶解在汤里的含量是非常低的,10公斤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

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误区2、吃肉不如喝汤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

老火汤之所以味道鲜美,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

如果汤煲了2个小时以上,汤中的蛋白质含量就仅仅为肉中的5%左右,剩下的还有95%的营养成分全部都留在了“肉渣”中。

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如果吃肉不喝汤等于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四红汤

误区3、人人都能喝浓汤

“汤越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

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因此,并非人人都能喝这些美味的老火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

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误区4、煲汤越久,营养越好

有的人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就会越好。但专家说,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还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

四红汤

喝汤的注意事项

1、喝汤的时间很有讲究,饭前喝汤,促进胃液分泌,既暖胃又助消化。饭后喝汤,容易摄入过多的营养,因此喝汤应选择饭前喝。

2、晚餐则不宜喝太多的汤,否则快速吸收的营养堆积在体内,很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3、喝汤速度不宜过快,温度不宜过烫。

喝点什么汤呢?

白蘑菇排骨汤

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粘蛋白等,可为幼儿和老人提供钙质。排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具有滋阴壮阳、益精补血的功效。

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被列为上等食物营养的吸收。蘑菇富含18种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

鲫鱼汤

鲫鱼性味甘、平、温,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鲫鱼可和豆腐、百合、麦冬、生地等一起熬制,可以滋阴润燥、温胃补虚。

玉米山药胡萝卜排骨汤

排骨具有补肾、益气、润燥的功效;玉米可健脾、利水、祛湿、增强机体抵抗力;胡萝卜:养肝明目、健脾、化痰止咳,还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

排骨莲藕汤

功效:藕生吃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而熟吃则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用藕和排骨炖汤,汤水清甜,暖胃暖心,更有活血、润肤、抗衰老之功效,很适合冬季食用。

红枣枸杞大骨汤

骨头汤中富含胶原蛋白,常喝骨头汤可以抗衰老,还能起到增强血细胞造血能力的作用。 红枣,又名大枣,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一天三颗枣,青春永不老;枸杞性平、味甘,能够滋肾润肺、补肝明目,《食疗本草》称之“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四红汤

四红汤采用的食材是红衣花生、红枣、红豆、红糖、桂圆。

红衣花生,具有补血补气,益脑增加智慧、长寿等功效。红枣具有滋阴补阳,补血功效。红豆具有消水肿,排毒功效。红糖温补驱寒,补充能量。桂圆具有滋养补益,补血补气等东西。这五种食材结合,是最佳效果的美容汤,男女老少皆宜。

北芪党参炖羊肉

功效:羊肉温补,北芪、党参有补气血,驱风寒,畅血流之功效,是怕冷体弱者最合适的补品。

枸杞麦冬粳米粥

功效:此药膳具有滋补肝肾、强壮身体、防病延年的功效,适于肝肾不足所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聋耳鸣的人食用,对健康人有强壮体魄的作用。

其实冬天太冷一个跟天气有关,再一个跟自己的体质有关,要健脾养胃,适当补肝肾,补气血,身体才不会受“严寒”的侵袭。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 2020 水簇养生网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