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中医诊断公式(恶寒发热)
发布时间:2023-10-27 10:40:20
辨证依据:发热恶寒头项僵疼,脉浮,上冲,有汗的。脉浮、发热恶寒、头项僵疼,我们说过解肌法,排异向体表而有汗病不解的。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恶寒指的是怕冷,发热则是身体发热,两者同时出现,代表患者可能患有表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这是1800年前张仲景的说的,可以说,发热从来都不是外感病的必然表现。
中医诊断难?今天教你基础诊断公式,让你轻松成为半个中医高手!1.表证:恶寒+发热。当邪气侵袭人体时,人体的正气奋起抵抗,正气与邪气相争,所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的症状。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发热怕冷是什么原因发热怕冷,中医称为发热恶寒(怕冷),因为外邪侵袭肌表,卫阳(在肌表的阳气)被阻滞,正气与外邪交争,所以出现发热与怕冷的症状。发热恶寒呢,是身体的代谢增高,制造体温,肌肉颤抖,制造体温来提高体温,为了排汗,为了向体表排异,所以它才发热恶寒。
因为体温是自己制造的,怎么制造的,肌肉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它自己产生的热量,当然它是珍惜他的热量,所以它虽然发热,它还很厌恶寒冷喜欢温暖,它要提高体温。自学中医的小伙伴,有一事请教,为什么发烧了还会出现恶寒怕冷的情况,为什么有些发烧会出现发热恶热的情况?。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说白:人体本能是看不见的活动,我们只能看到人体的“态”,排异向表的体态是什么呢?是发热恶寒,因为体温增高有很多原因,发热恶寒的体温增高是体表肌组织自己制造的,肌肉颤抖是肌肉自己摩擦制造热量来提升体温;提高体温是要发汗,发汗是要排异,所以,发热恶寒是排异本能向体表的最明白的势态。
发热怕冷时,发热与怕冷的轻重程度,与感受病邪的轻重有关,同时还和机体正气、病邪的盛衰有关。身热指的是身体发热,汗油则是出汗后身体油腻,烦燥则是指心情烦躁,皮瘪则是指皮肤干燥,代表患者可能患有亡阴证。
你看看这个本能活动和其他的器官活动是不一样的,它有一个什么东西呢?它有一个意,它像我们人一样,冷了我们找暖的地方,太热我们找凉爽的地方,它也这样,但是它不是我们意识说到的,它自己制造体温要发汗,所以它珍惜体温,虽然体温38,39,40℃,它还喜欢温暖,它还厌恶寒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中医基础|八纲辨证,了解表、里、寒、热、阴、阳、虚、实①表:见于外感病初期,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脉浮②里: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长无新起恶寒发热,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③寒:感受寒邪、阳虚阴盛,导致机体活动衰退的表现、白、稀、润、静+脉紧或迟④热:感受热邪、脏腑阳气亢盛、阴虚阳亢导致的机体活动亢进的表现热、红、稠、干、动+脉数⑤虚:正气亏虚,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的各种证候久病、体质虚弱、精神萎靡、声低息微、疼痛喜按、胸腹胀满按之不痛,胀满时减,五心烦热,午后微热,畏寒,舌嫩苔,脉无力⑥实:邪气盛、正气不虚,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的各种证候新病,体质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疼痛拒按,胸腹胀满,按之疼痛,胀满不减,壮热,恶寒,舌老苔厚,脉有力⑦阴:以抑制、沉静、衰退、晦暗为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症状表现为向内、向下、不易发现,病邪性质为阴邪,病情变化较慢⑧阳:以兴奋、躁动、亢进、明亮为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症状表现为向外的、向上的,易发现,病邪性质为阳邪,病情变化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