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太阳小肠经可以治疗这些疾病
发布时间:2020-03-27 10:30:33
手太阳小肠经是属于人体的经络,一般分布在手指小指的尺骨侧。经常按摩手太阳小肠经可以治疗一些身体疾病,如耳聋、颈肩疼痛、咽喉疼痛、面部发黄、肿胀等疾病,还可以有效缓解颈肩疼痛和疲劳。定期按摩对身体有益。
手太阳小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阳经之一,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上接手少阴心经于小指,下接足太阳膀胱经于目内眦。经脉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目外眦、耳中、目内眦。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本经首穴是少泽,末穴是听宫,左右各19穴。
中医应用
一、经脉主治病症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灵枢·经脉》)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痛,颔下肿不能回顾,肩部牵拉样疼痛,上臂痛如折断。本经穴主治“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耳聋,眼睛发黄,面颊肿,颈部、颔下、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疼痛。
二、手太阳络脉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肬,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手太阳络脉,名支正,在腕关节后五寸处,向内侧注入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上络于肩髃部。出现的实证,关节弛缓,肘部痿废不用;虚证,皮肤赘生小疣。可取手太阳络穴治疗。
三、手太阳经别
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灵枢·经别》)
手太阳经别,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经分出,进入于腋窝部,走向心脏,联系小肠。
四、手太阳经筋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足太阳之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
其病:小指支,肘内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能视。颈筋急则为筋瘘,颈肿,寒热在颈者(《灵枢·经筋》)。
手太阳经筋,起于手小指之上,结于腕背;上沿前臂内侧,结于肱骨内上髁后,以手弹该骨处,有感传及于手小指之上;上行结于腋下。其分支走腋后侧,向上绕肩胛部,沿着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部;分支进入耳中;直行的出于耳上,向下结于下颔处,上行的连属于眼外眦。
其病症:见小指僵滞不适,肘内锐骨后缘疼痛;沿臂的内侧,上至腋下,及腋下后侧等处酸痛;绕肩胛牵引颈部作痛,并感到耳中鸣响,疼痛牵引颔部,眼睛闭合一会才能看清物景。颈筋拘急,可发生筋瘘、颈肿等症。
五、手太阳腧穴
本经一侧19穴,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分别为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治疗头项痛常用后溪、养老、支正、天窗、天容;治疗耳病常用听宫、后溪、前谷;治疗目疾常用后溪、养老;齿痛常用听宫、颧髎;咽喉痛可用少泽、前谷、天窗、天容;乳房病常用少泽、天宗;急性腰痛常用后溪、养老;肩臂背部疼痛常用后溪、养老、支正、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等。针刺背部腧穴和颈部腧穴应注意角度和深度,听宫应张口直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