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君臣佐使配伍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15 22:00:05
提到君主、大臣、助手和特使,使许多人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实际上,它主要是指中药方剂中不同药物的作用。对中医药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尤其是君、臣、佐、使的兼容性在中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的君、臣、佐、使具体配伍方法是什么?
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方剂术语:
《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君药
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臣药
有两种意义,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它的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
有三种意义,
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
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使药
有两种意义,
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使药的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99药剂师温馨提示:君臣佐使只是方子结构,是一种格局,而不是对应具体药味。